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凿壁偷光”的匡衡,长大后干了什么?语文老师不敢告诉你,为啥


说起匡衡这个人,大家或许第一时间想不起来他是谁,但是如果小编说的是“凿壁偷光”主人公的话,大家肯定恍然大悟:原来是他呀!

语文课本上提到说,在汉朝期间有一位叫匡衡的朋友,小的时候因为家境比较困难,晚上无法通过点灯来进行看书学习,于是他想了个办法,偷偷在墙壁上凿穿了一个小洞,通从过隔壁邻居家透过来的微小灯光来看书学习,于是乎这个“凿壁偷光”的故事就被流传了下了,以至于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的最多的话,除了“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”外,还有一句就是“你们看看匡衡小时候是怎么学习的,人家条件那么艰苦都知道努力,你们现在条件这么好还不好好学习”等等。

不过,似乎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只拿匡衡小时候“凿壁偷光”的事来引导学生,而对于他长大后的事迹却从来不提,这是为什么呢?可能有些语文老师是因为不知道匡衡长大后在干什么,且学生也没有提问,所以才不说的,但也还是有语文老师特意查找过资料且知道的,但她们却依旧只字不提,因为她们“不敢”说,这是为什么呢?原因很简单,如果说了的话,会给学生带来坏的影响。

匡衡,字稚圭,是西汉的经学家,官至丞相,被封乐安侯,辅佐皇帝,总理全国政务。我们都知道,匡衡小的时候非常喜爱读书,成绩也很好,不过长大后仕途上有些坎坷,一开始只当上了一个小小的官员。当时是汉元帝执政期间,汉元帝尤其喜好儒术文辞,特别是《诗经》。后来汉元帝得知匡衡在这一方面颇有自己的见解,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,于是让匡衡为自己翻译《诗经》,并提升其为御史大夫。

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匡衡的官位越做越大,一直到建昭三年,丞相韦玄成因病逝世,于是汉元帝便令匡衡代为丞相,并封其为乐安侯。当上丞相后一开始,匡衡还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,多次向汉元帝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以及治国之道,并常按照经典予以答对,因此也深受汉元帝的信任。可以说匡衡到目前为止,一切都还是在为汉朝着想的,然而一直到汉成帝即位后没多久,匡衡就因人弹劾而被贬为庶民,并在返回故里后没几年就病死,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他的一个“贪”。

在汉元帝后期时,有一位名叫石显的宦官不仅结党营私、把持朝政,还怂恿汉元帝加重赋役、剥削人民,这一行为引起了包括匡衡在内的许多朝中大臣的不满,但因为石显有皇帝的宠幸,所以没有人敢触犯他。一直到汉成帝即位后,匡衡便立刻上书弹劾石显,列举了其以前所犯的所有罪恶,并纠举他的党羽,而这也是匡衡一生中做作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、为汉朝廷尽忠的事了,在这之后,他的一些“罪行”都被同僚们抖落了出来。

前面说过,匡衡是在汉元帝期间当上的宰相,且还被封为了乐安侯,也正是因为如此,匡衡被封赏的侯国食封土地就有三十一万亩,然而匡衡似乎还觉得不够,于是私自利用了郡图之误,非法扩大食封土地达四万多亩,但因为其官职比较高,且也受皇帝赏识,所以没有人敢向汉元帝“揭发”,直到汉成帝即位后,司隶校尉骏等人举报匡衡“专地盗土(扩大国界)”,因此匡衡才被免为庶人,病死在小时候读书的地方。

也正是因为如此,所以很多语文老师即使知道匡衡长大后的事迹,但也依旧不愿意告诉学生。

本文选自出国留学网。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和立场,图片来自网络,我们尊重原创作者版权,如有侵权,请联系主编删除。


长按二维码,即可关注小号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